欢迎进入本地制作各种证
本地制作各种证书证件
诚信取天下,品质印人心
af8976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18:00

实习律师的指南

作者:小编      发布日期:2024-03-26 12:13:08

  当大家在知乎平台上看到这篇指南的时候,这本我自称的“书”还没有写完,得益于网络平台,我可以边写边更。这本书我将它起名为“实习律师的指南”,既是因为

  现在我已经成功通过了实习律师考核,正在申请律师执业证。我的实习律师经历或许可以给许多正在准备入行或已经入行的实习律师一些正面或反面的参考,梳理这些经历也可以让我充分复盘此前的工作所得。这是我决定写这本指南的初衷。

  2015年9月,我作为一名新闻学子进入大学校园,大二时在“于欢案”中见证了媒体的“疯狂”后,我决定跨考法学。大学毕业时我顺利考入东南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硕士学习期间我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实习过两个月、在一家民商诉讼连锁大所南京分所实习过三个月、在一家红圈所破产重整、金融证券团队合计实习过七个月。在2022年4月开始,受益于南京市允许研三硕士挂实习律师证的政策,我成功挂上了实习律师证。2022年6月,我顺利毕业,学成下山。

  站在法硕教育的角度,我姑且可被认定为“学成”,但在做律师这一法律实务教育来看,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毋庸讳言,法硕教育与律师实务教育的侧重点存在着较大偏差,从学校毕业后,每位立志要做律师的法学生都要从“实习”律师做起。而在律所,每位进所的实习律师几乎都会被定义为“0”,从0可以发展到多少,则全看个人努力以及捉摸不定的运气。

  幸运的实习律师遇到了好师傅,将会走得又快又稳;少些运气的实习律师,遇到了只想剥削廉价劳动力的所谓“师傅”,则走得累一些。如果这种累,是累在了“正地”倒也不妨碍经验积累,但累在打印、整理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则不仅无法从指导律师处吸收到实务知识,还耽误自己主动学习的时间。

  由于在找实习律所、入所后处理工作的过程中总感觉很迷茫,但市面上提供给实习律师的实务书籍并不多,千头万绪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让我感觉到了些许的孤独,也看到了实习律师的需求。痛定思痛,我决定结合本科新闻学习时积累下来的码字经验,结合自己正在做实习律师的感受、经验,现学现卖,“卖”给自己,也“卖”给其他实习律师。由于我所在的团队业务集中于民商事诉讼,因此本实习律师指南具有业务上的局限性。同时,“现学现卖”的写作方式难免有些疏漏,希望各位朋友在评论区指正,我将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以不断丰富本书。

  此外,本指南是“成长式”的,何时进展到何种程度、最终呈现何种样貌全看我个人的成长以及各位在评论区的反馈,它不够好,我也不够优秀,但从起笔的那一刻,它一定是对我有所助益的,也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观前提要:本章适合那些对从事律师行业仍旧犹豫不决的小伙伴。坚定从事律师行业的朋友请自行跳过,进入下一章,以免浪费时间。

  相信一些正准备入行的或者已经入行的朋友都可能疑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适不适合做律师?我一直觉得“是否适合做律师”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只要你考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在法庭上能开口讲话,你就可以做一位律师。做律师只有做得好与不好的区别,没有适合不适合的区别,因为做律师并无统一的标准。外向的人适合做律师,内向的人也适合做律师,只要你能处理好当事人委托的法律事宜,你就适合做律师。

  你代理的案件是否胜诉、你的当事人对你的代理是否满意、法官对你在庭审中的表现有何评价、你对你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否满意,这些指标或许能大概衡量出你现在是一位做得很好或者是一位还需要在某些方面改进的律师。但没有人能根据任何证据去判断你是否适合做律师。

  如果有个人跟我说,落落,我觉得你不适合做律师,因为你性格过于直爽,很可能接不到案子。那我会立刻反击说,有的客户就喜欢性格直爽的律师,你给我瞪大你的“狗眼”看我接案子;如果他接着跟我说,你本科不是法学出身,专业素养不够,不适合做律师,我会打磨专业技能做几个漂亮的案子让他哑口无言。因此,任何认为你不适合做律师的说法,都可以通过你个人的努力和成功被否认。

  没有任何人能根据任何原因去判断你不适合做律师,除非你自己。如果你在入行前有自己不适合做律师的想法,那多半是对自己不自信或者是对律师这个市场不自信。对自己不自信或许是因为性格,内向的人觉得律师都应该是能言善辩、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但不乏有内向型律师靠专业、靠魅力获得市场。抗压能力较差的人觉得做律师要处理那么多问题,心里压力好大,因此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律师,那就证明你还没有做好承受律师执业压力、突破自我的准备,或者是你本来就不想面对未知的恐惧,不想吃这份苦。

  当你从内心不断否定你自己,认为你不适合做律师的适合,可能对你而言真的有比律师更好的道路,走自己想走的路才是好的选择。如是在入行后有此想法,那么多半是因为对自己入行后的表现不满意或者认为自己无法融入律师这个大市场。譬如觉得自己代理案件总是抓不住重点,法庭辩论总是被对方别的哑口无言,胜诉案寥寥,感觉做律师又累又没有成就感。当你觉得对自己在行业内的表现很不满意,而又在努力后无法得到改善时,或许放弃才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

  无论如何,适合与不适合只能自己来下结论,不要听信别人的无稽之谈。但当你打从心底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律师时,无论是因为怕吃苦、怕承担压力、怕社交还是其他原因,或许都意味着你可能无法做好律师这个职业。因为这是一个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职业,当你自我怀疑、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也很难为别人解决问题。

  很多朋友因为观看了与实际并无半点关系的“伪律政剧”,对律师行业怀揣着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缺乏基础、现实的背调,仅凭借看剧得出的印象,盲目入场的话,只会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灰心立场。律师行业归根结底是服务行业,客户花钱买律师专业的法律服务,服务不好或遇到难缠的客户,难免会有矛盾,难免会心塞。不要只看到电视剧里高端的律所,要看到中国当前有多少律师,人均创收多少,二八分还是一九分,有多少律师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做充分的背调,在了解律师行业的基础上谨慎选择是否做律师,才能再入行后坦然面对这个行业的好与不好。

  观前提要:本章适合准备或正在找实习律所、指导律师的朋友,已经选好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入下一章,避免浪费时间。

  当代实习律师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已经不是“找到合适的实习律所”,而是“找到一个能把证挂到期的实习律所”。想要做律师,就必须要先申请实习律师证,申请到实习律师证后,实习期满一年才可申请实习考核,实习考核通过后才能申请律师执业证。

  无论是在顶级红圈还是本土小所,如实习律师证在律协未挂满一年,就惨遭fire老板或者被老板fire,都需要重头再来。没有独立律师执业证的法律人,就仿佛被在五指山下的孙猴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因此,在实习期可以找到一个能稳定的挂证的律所及团队很重要。

  但现行的实习律师考核制度并不对实习律师作出上述保障,指导老师和律所决定着实习律师能否在一年后领取到律师执业证,制度保障他们掌握着对实习律师的生杀大权。而律所这个由一群标榜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团体,却时长会出现蛮多既不讲法律也不讲道理的流氓。在这样的制度下,能否挂到证,需要一些运气,也需要一些选择的能力。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65万多家。想要在三万多家律所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那家律师事务所,就必须对律师事务所有基本的了解。划分律师事务所的标准有很多,评选优秀律师事务所的活动也五花八门,在这里我根据律所经营业务情况对其进行粗略划分,当前国内律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红圈所、精品所、全国连锁规模大所-本土规模大所、本土小所。上述所特点如下:

  中国法律界“福布斯”《亚洲法律杂志》以 2013年律所年度收入为标准,曾在题为《红圈中的律师事务所》一文中仿照英国律师事务所曾有“魔圈所”的说法,用红笔在位于国贸桥附近的八家律所上画圈,这就是红圈所的由来。采用2013年的年度创收指标,国内有八家一线律所被纳入,分别是:通商、环球、海问 、竞天公诚 、君合、金杜、中伦、方达。

  红圈这一说法已经颇有年头,快速化扩张的律师市场、激烈的律所竞争,让个别曾风头无两的红圈所也渐显颓势。单以年度创收指标来看,当前很多所可能都已经超过了这八家红圈所。但在人均工资上,红圈所仍旧有其独独特的优势。由于红圈所业务相对来说较为精尖,创收较高,因此办公环境、人员薪资也相对较高。虽然现在又有所谓金圈所的说法,但无论圈中各所如何变迁,业务高端、收费高、人均薪资高是跻身各红、金圈的永恒指标。

  红圈所多以IPO、债务重组、投资并购等高端非诉业务为主,这类业务体量大、规模大、创收高,相应的收入也就更高。因此,初入行的律师如果想短期获取高报酬,这些红圈所是一个选择(此处所说的选择不仅限于这八家所,也包括其他从事这类业务,薪资高的所或团队,比如锦天城上海)

  虽然这些红圈所给实习律师开出的薪资比市面上大部分动辄三五千的所要高出很多,但由于非诉业务体量大,涉及出差、熬夜(无加班概念)、比996更甚的10127,因此核算下来,红圈所的时薪也并没有那么高。且一线城市的团队整体薪资要比二线及以下的团队高很多,因此非一线的红圈人员面临着同工不同酬问题。当然无论如何,红圈所大概率要比三五千月薪的传统诉讼岗高出不少。

  红圈所的非诉业务大多规模较大,不是某个律师以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某个大公司的破产重整业务,往往需要多个团队合力经过多年才能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所承担的仅仅是项目内的部分工作,很难贯通整个项目(当然你好学,去各个部分多学习也行,但你手头的局部项目工作量可能已经非常大了)。

  且这类项目的资源并不是普通律师可以获得的。在你无法承揽项目,也无法独立承做项目的情况下,当你想离职时,你是无法独立的,只能再找其他业务类似的团队或去其他业务团队从零开始。

  毫不夸张地说,红圈所的初年级律师承担着团队大部分脏活、累活。当然,关系户除外。以本人在红圈所的经历为例,我曾因连续三个晚上熬夜,在第三个深夜凌晨两点多实在困得不行,但是活非常紧急必须干完,为此我情绪失控崩溃大哭,熬夜到三点多完成工作后,第二天早上五点多还要继续起来做另一个项目。

  在长期的出差、长期的熬夜中,你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差,你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当然,在这个市场中,不乏众多精力充沛到似乎不需要睡觉的年轻律师,你能发现他每天凌晨两三点都在群里发消息、发文件,第二天还准时坐在工位上。团队内部卷起来,似乎睡觉这件事是不正常的人才会干的事。

  因此,在红圈做律师必须要有充沛的精神、充分的抗压能力,要能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否则很难支撑下去。

  在逐渐内卷的当下,普通大所都开始卡硕士学历、卡本科法本教育,更遑论红圈了。本硕非五院四系,非985,非国外名校,在不靠关系的情况下进红圈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以上限于校招情况,如为社招,在业务匹配、履历不错的情况下,还是有机会进入的。如果想近红圈所,最好先进入该所实习,争取实习后留用较为妥当。当然,简历过于优秀的就不要提前去受实习的苦了。

  根据钱伯斯《2020亚太法律指南》的定义,精品所是指那些设立时间较晚、规模相对于国内大所较小、在某一领域比较专业的律所。每家律所都想成为精品所,但很遗憾,没有那么多精品业务可以留给三万多家精品所。当前国内典型的精品所,如天同、汉坤等。这这类精品所分所较少,甚至仅在一线城市设立分所,因此就职机会有限。

  这类所在某个领域内业务较为精尖,同行评价高、社会认可度高,薪资待遇也不会太差。只是岗位有限,门槛自然也不会低。具体其他具体情况也都可参照红圈所。

  全国连锁规模大所指的是总部在北京/上海/其他,又在全国众多城市开设分所的律师事务所。比如大成、国浩、京师等。这类所门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当然,好的团队要求依旧很高,个别一般的团队要求可能也出奇高。),且所内执业律师人数多,业务涵盖面广,做实习律师的机会多。

  但在这些所做实习律师,薪资通常不会特别高(个别团队除外),这种不高主要是相较红圈所、精品所,如对比本土小所,还是非常可观。

  我这里所说的本土大所是指在某个省或某个市内开了多家分所,积累了众多本地客户,口碑好、规模较大的所。比南京为例,法德东恒就能称得上是本土大所。这类所内部体系相对完善,也拥有一大批实力不错的律师,在本地实习、执业完全够用。

  在薪资上,本土大所和全国连锁规模大所也不会相差太多,但所内部团队、不同所团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本处所说的不会相差太多,仅指总体、平均来看。比如,我曾经吃过一个瓜,讲的就是某土地大所强制合伙人给底下实习律师开出不低于5000元的薪资,而合伙人在发放后又让实习律师返还2000元,以此来规避所内的强制基薪制度。从大规模非诉资源的集中度来看,非诉大所受限于地域、分所规模,相较于连锁规模大所略显弱势。但这种弱势是基于全国范围来看,如仅就本土而言,本土大所仍旧掌握着众多资源,具有一定优势地位。

  本土小所指的是那些在某个市内开了一家所,几乎没有分所,执业律师人数少,集中在10位左右的所。这类的所主要做传统诉讼业务,对接的非诉资源特别是高端非诉资源较少,执业环境较为宽松。这类所给实习律师出具的薪资一般会比较低(当然也不乏个别leader愿意开稍高工资)。

  在这类所,只要你能接受薪资较低,且能遇到一个不错的leader,整体会比较顺心(但实操上,看人、看运气)。

  做实习律师,不仅要选律所,还要看团队、看指导律师。当然如果是做不需要律师执业证的非诉岗,只需要看多少薪资、活是否会累死人、老板会不会PUA。看完上面对律所的介绍,你心里大致上应该对律所方向有了初步的选择。由于中国有句老话叫人往高处走,我猜测很多人会向上选择。但作为一个已经在上面待过,并且拒绝留下,向下选了个小所、小团队兼容的人,我建议大家好好评估一下自身的耐受力以及长远规划。

  其实从选择顺序上来讲,对律所的选择应该集中在第一步和最后一步。第一步就是投简历前,最后一步就是拿到offer确定选哪一个时。而最后一步的选择由你在中间和团队负责人、面试官沟通获取的信息来确定,所以面试本身很重要。这种重要不仅仅是你要通过面试展现你自己、留下好印象以拿到offer,还包括你通过面试获取你未来可能去的团队基本信息、从事业务、团队构成、老板脾性等等信息。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一旦作出选择,你再更换的成本就非常高。

  所以,和老板谈很重要。我在找实习律所时,跑了很多个团队,面试过很多次,我很享受那种面试时去了解一个所主任或合伙人的感觉。通过面试中的沟通,我基本能确认,这家所、这个团队是否值得去。这为我后期拿offer后做选择奠定了基础。

  很多隐藏信息,如团队内卷是否严重、老板是否亲和、加班是否严重等信息可能是通过面试无法获取的,但是这些信息又充分关系到你未来的工作幸福度,有必要获取。因此,建议你尽量能找到内部了解情况的人提前了解(也可关注一下市面上流传的律师团队红黑榜)。

  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团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薪资高与轻松不可兼得(特殊情形除外),因此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主要诉求。如薪资第一,那就要做好加班的预期;如舒适度第一,那就要准备好迎接贫穷。人生必须有取舍,但对于只有舍没有取的情形,比如又穷又累也没学到东西,啥也不占,那还等什么,赶紧润。

  那落实到具体层面该如何选择?我曾经选择实习团队的经历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我在选择实习律所前,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非诉实习经验,当时有很多非常好的非诉团队想让我加入。但因为我已经很明确自己不想去非诉团队拧螺丝,我更期待自由、自主的执业环境,因此找实习律所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干诉讼业务、老板脾气好、钱够基本生存。

  除了干诉讼业务之外,老板脾气好是我做选择的重要标准。因为我本身是非常直爽、自由的性格,所以如果我遇到的老板是那种说一不二,给你仨瓜俩枣就要把你当奴才的那种,我很难想象自己不会当场暴走。因此在面试时,我会通过交流去感知对面的老板是否过于强势、是否有基本的礼貌。最后我选了一个创收不算高、才起步的合伙人团队干诉讼,我是指导律师带的第一个实习律师,而我们这个团队除了指导律师之外,就只有我。我可以干很多诉讼案件,虽然案件规模不大,但胜在只有我一个人全程去跟做,极大培养了自身的能力。

  观前提要:本章适合准备或正在申请实习律师证朋友,已经申请到该证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入下一章,避免浪费时间。

  选好了团队确定了offer,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申请实习律师证。什么?你说你去的团队一年内不让挂证?那么我给你的建议是:润,赶紧润(给的太多除外)。

  申请实习律师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1、申请前准备工作;2、申请后注意事项

  如果你去的律所有负责任的行辅人员、完善的机制去协助你挂实习律师证,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跳过本章内容,根据律所内人员的指导完成实习律师证申领工作。但是很多所可能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律所行辅人员的工作和其他普通律师行辅人员的工作有很大差异,如果一家律所的行辅团队成立不久,且团队内部缺乏律所行政经验,那么实习律师挂证、律师申请执业等工作就会较为麻烦。所以我在实习考核通过后找执业律所时,会问那些面试我的律所主任:咱们的行辅人员是关系户吗?行政流程是否繁琐?

  获取实习律师证需要向律所所在地的市律协提出申请。申请所需要的材料在律协的官网上有公示。比如南京市律协官网“金陵律师网”首页里就有实习申请栏目,点击进入后有申请所需要的具体信息。

  当前大部分律协都不允许研三硕士挂实习律师证,但是仍旧有南京、重庆等个别城市(你所在地律协是否允许研三挂证可在律协官网查询或通过律协官网电话询问)允许研三硕士申请实习律师证(南京市允许研三下学期时申请挂证)。尽早申请到实习律师证,就有可能尽早申请到执业证,以度过律师行业最难的一关:成为律师。

  申请到实习律师证就万事大吉了?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挂完证之后就傻傻地埋头干案子,等到要申请实习考核时才幡然醒悟:居然有这么多材料需要准备,而且很多材料要在承办案件时就准备。为此我在最后申请实习考核前狂补材料。所以,在申请到实习律师证后,提前了解在实习期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非常重要。很多律协并不会在你申领实习律师证之前或者之后告知你最后申请实习考核所需要的材料,所以建议你在申请到实习律师证之后就先在律协的官网中查看。

  以南京市律协为例,当你申请到实习律师证之后,就可以登录会员平台,会员平台后台中就有实习考核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实习期间需要填写的50篇实习日志、接待当事人活动记录、登记表、承诺书等需要填写、签章的材料以及5个实训材料(5个实习材料最终要整理成5本卷宗,在平台上传材料是要将卷宗中的每个文件分别上传,所以你要提前在系统里了解需要上传哪些材料,并分别制作文件)。

  回忆我做实习律师期间,总有种稀里糊涂的感觉,归根结底是因为律协、律所还没有建立起引导实习律师实习的完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做好信息检索工作,多和其他实习律师沟通,获取更多信息就尤为重要。虽然在实习考核前集中补作业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缺的材料不能及时补上,延误了考核申请的最早时间,就得不偿失了(举个栗子,以南京市实习考核为例,诉讼卷宗需有判决书,如判决书尚未下达,则必须有载明为“闭庭”而非“休庭”的庭审笔录,才能作为考核案例使用)。

  为什么将搭建自己的文档管理体系这件事放在具体承办案件之前去讲?因为我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只能给你们打预防针了。我在申请到实习律师证后,并没有想到自己要去做文档、知识管理,导致我遇到了以下三个问题:1、案件材料归档不清晰,不能及时找到对应文件;2、案件进程、状态记录不全面,案件量一多就容易混淆;3、知识管理不到位,办理案件中进行的检索、分析未能充分保存,以供后用。

  鉴于律师是一个随时接收信息、整理信息、吸收信息、传输信息的职业,那么做文档管理就非常重要。我认为文档管理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准备和潜在客户建立委托关系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收各种文件材料,随着案件进程推进,越来越多的材料信息会从线上、线下四面八方传到自己的手机、电脑、办公桌上。及时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扫描备档,不仅有利于案件高效办理,还有利于结案时的归档,更有利于结案后遇到相似情形时快速找到相关材料。

  举个例子,准备立案材料时,起诉状往往要修改好几版,每一修改版本都要留痕(以防改到最后,老板觉得还是第一版最好)。起诉状定稿需要由客户签章,签章完成后客户往往以纸质版的形式交付,那么我们自己除了备存纸质版外,还应该扫描出电子版方便阅览和整理。

  案件台账可以用Excel表格的方式记录,区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执行案件等不同类型分别记录。比如民事案件,你要记录下【你方当事人】名称、诉讼地位、联系电话,【对方当事人】名称、电话,【案件基本信息】如案由、案号、程序阶段、法院案号、法官及书记员的联系方式,【待办事项】。将这样的表格实时共享到你的手机端,就可以随时明确你某个案件的进展和待办,并随时联系各方主体。

  目前我的台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每个案件的追踪、待办、关键信息,二是独立建表格展示每天的待办和完成状态。

  每一个案件都有法律争议点,针对争议点我们经常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这些分析在以后的相似案例中同样可以适用。举个栗子,我曾经做过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无签字版收货确认单,那么检索到相关法规、类案,明确此种情形下证明合同建立并履行的实践标准就非常重要。将在这个案子里整理出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浓缩、归纳,放入自己的知识库中,后续遇到相似案件时可以直接调取、使用,可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也可以让自己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认为从事律师行业,学习能力很重要,这种学习不应该仅局限于个案学习,还应该从个案出发向更深层次、更广博的领域挺进。

  本章节的标题原本是“如何申请立案”,但在我下笔时,突然看到有位实习律师在交流群里问“鼓楼法院让实习律师独自去立案吗”?这把我的思绪陡然拉回了我那“被歧视”的实习律师时光。在我实习期间,不仅遭遇过独立立案被拒,甚至在庭审中发言被法官制止并评论说“你作为实习律师,我让你坐在庭上就不错了,你就不要讲话了”,随后对方律师还补刀说“对,你要是在上海有些法院都不让你坐上来的”。为此,我临时将本章标题修改为“实习律师如何准备材料并申请立案”。

  实习律师如何申请立案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如何准备立案材料;二是如何完成立案流程。

  以民事诉讼一审案件为例,准备立案材料具体可分为4个方面:起诉状;证据材料;授权材料;财产保全材料(非必须)。

  民诉法规定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所以当你所提供的信息无法联系到明确的被告时,就需要去调取。通常实习律师持律所介绍信可以去公安机关指定窗口调取身份信息。如南京市及各区政务服务中心有专门供律师调取身份信息的窗口。但是建议你在去调取身份信息之前,还是先电话联系一下行政机关,确认实习律师是否可以单独持介绍信、实习律师证等材料去调取相关信息。

  诉讼请求是当事人利益最直接的体现,你的当事人到底想向对方主张什么,法院判决范围是什么都体现在诉讼请求中。虽然诉讼请求可以变更,但缺乏正当理由的变更不仅会影响到法官的判断倾向,如为公告送达的案件,诉讼请求调增还要再进行新一轮公告,影响案件承办效率。此外,诉请金额增加,也会增加诉讼费用,提高与客户的沟通成本。

  因此,在起诉时就应该对诉讼请求进行充分斟酌、充分验证,如确实需要增加诉请,最好提前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当事人管理,不仅要解释清楚诉请变更的原因,还要让当事人信任、信服这个变动决策。二是最好和法官及时沟通,因为一个法官下面有很多案子需要处理,及时沟通给法官预期,会改善庭审效果。

  很多人喜欢在事实与理由部分抒情,情绪宣泄了一大堆,客观事实一点也没讲清楚,这并不利于案件的审理。我认为事实和理由应当严格依据客观证据,进行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理可辩的客观描述。事实与理由应当和证据材料之间形成映照,而不应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成一锅浆糊。

  对于事实与理由该如何阐述,我也在不断学习改进中。我认为法律学习、法律实务应当从一而终保持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态度,才能把专业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证据材料分为证据清单和证据两个部分,普通人自己起诉/应诉时往往没有制作证据清单的意识,但是从便于庭审以及法院要求的角度,制作证据清单是必须的。

  证据清单也可以被称作证据目录,通过对证据材料进行整理,以简洁、直观的方式体现证据有哪些,证明目的是什么。当前主流的证据清单有两类:一是表格类,二是文字类。

  表格类证据清单是当前较为主流的证据清单,通常表格内容包括序号、证据名称、页码、证据内容及证明目的。当前我用的表格类证据清单情况如下:

  对于更复杂的证据,可以在序号的基础上再分组,将多个证据放在同组中体现相同证明目的。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证据清单,最终都要实现相同的效果,即:简洁、有力地展现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如果证据清单的制作脱离了这一目的,就缺乏制作的必要性。

  已经从事法律行业的你,一定听很多人说过,诉讼打的就是证据。缺乏必要、有效的证据,案子很难赢。如何获取证据、提供何种证据关系到案件输赢。

  获取证据是每个诉讼案件的重中之重。从当事人和你洽谈开始,案件相关的证据就在不断呈现。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或证据线索多依靠当事人提供获取。但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即有些当事人并不具备归纳、总结的能力,很难在一开始就提供有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律师通过当事人混乱的表述,抽丝剥茧并引导当事人回忆、提供有效证据线索就非常有必要。

  此外,在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也非常考验律师的功力。举个例子,我之前做过一个侵权纠纷,我的当事人公司晚上发生火灾导致喷淋系统洒水流进电梯,最后地产公司委托物业公司以财产损害纠纷为由起诉我的当事人。但是在和当事人公司沟通中我发现,物业公司在火灾发生后超半个小时才开始反应,扩大了损失的范围。为了体现物业公司的重大过失,我拍摄了一段从消控室步行到我当事人公司的视频,在缓步的情况下,仅用两分钟就可以从消控室走到当事人公司。这一证据结合案发当天监控拍摄的物业人员反应的视频,作为物业失责导致损失扩大的证据就更有说服力。

  提供何种证据关系到案件走向是否对己方有利。有的人一把好牌在手,打的稀巴烂,专扔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有时候在庭上遇到这样的相对方,我心里都为他感到着急,也为我自己的当事人感到庆幸。所以,不要以为你有很多证据就洋洋得意,证据的选择对案件走向也十分重要。

  我认为证据选择应当基于一个原则,那就是“绝对的利大于弊”。以完全有利证据为主,在证据利弊皆有的情况下,当不利因素过大而证据有利性有限时,应当果断放弃。但无论如何,你所提供的证据必须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可以实现你的证明目的,这一点应该是上述原则的前提。

  【2023年10月30日更新,更新前吐槽:我通过实习律师考核后,立刻出来做了独立律师。做独立律师意味着自己要完全负责起来,要承担起承揽、承办案件的双重压力。虽然很辛苦,但是成长飞快。所以如果你还没想好通过实习考核后,是继续在团队里苟还是出来单飞,或许“跳出舒适圈”是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不好意思,写完吐槽发现自己还有个尽调报告未搞完,容我改天接着更】

  【20231115更新,更新前分享:最近刚刚参加完南京的全马,虽然后半程很痛苦,但完赛并缓了两天后感觉非常舒适。做律师一定要好的身体和心理,运动是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推荐大家勤运动】

  授权材料是指可以向法院证明,当事人将案子委托给你代理的材料。包括授权委托书、当事人身份证明(自然人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为盖章营业执照、盖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所函、律师证复印件。

  授权委托书要列明委托人、受托人、委托事项、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还是一般授权,并一定要求当事人亲自签名。律师行业一直有种说法,所谓当事人就是“当面是人”。虽然我也见过很多值得信赖的客户,但确实也会出现当事人为了利益反反复复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授权委托书这种原始权利义务交割文件必须要让委托人本人签字。

  所函需由律所出具,各个所都有自己的所函模版,填好信息后申请用印即可。(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嘴,以后独立执业时千万要避开用印流程繁琐的律所,不够累的)。

  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进行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影响后期执行而设立的制度。本质上就是先把对方的财产固定起来。目前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难度较大,一般都是诉讼中财产保全。申请诉中财产保全需要提供财产保全申请书、保函、部分法院可能在诉中保全中也会要求提供申请财产保全必要性的证据。

  保函一般联系担保公司花钱出具即可。当你们做实习律师随指导律师出庭时,可能就会遇到担保公司的员工在法院门口发名片。或者有担保公司员工直接冲到你们律所,送雨伞、送杯子,来添加你们的微信。择价低者出保函即可。

  线上立案的优点是你可以坐在办公室就把案子立了,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当前线上立案有全国通用的系统,如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选择各个地区法院即可;也有各地各自建立的系统,比如江苏法院诉讼服务网。

  线下立案要把纸质材料带齐,并且要带律师证原件。遇到立案庭无正当理由拒不收案的,一定要据理力争,相信我,争一争,案子可能就立上了。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法院可能不会允许实习律师独自去法院立案,所以如果你准备线下立案,还是要和法院立案庭提前确认,以免跑空。线上立案一般没有上述限制。

  【20231120更新,更新前分享:现在律师行业也是越来越卷,行业内部一九分、低价竞争现象很严重。最近辽宁又闹出了一个法务经纪人制度,只要取得那个经纪人的证就可以直接参与开庭,令人啼笑皆非。律师这一行正处在行业动荡阶段,未来肯定还是要大分化。最近发现很多人依据影视剧里获取的律师行业信息盲目进场,又黯淡离场,内心颇有感触。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行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做好背调,谨慎选择。】

  一个案子中,原告通常做足了准备才会提起诉讼,而被告往往在收到传票之后才慌忙寻找律师。因此被告律师介入时,最先需要应对的是己方当事人茫然、混乱、无措的情绪。在稳定好当事人的情绪后,结合原告方诉状、证据材料、己方当事人的描述,组织证据、进行法律分析是最重要的。

  很多被告方在收到原告的传票后,带一个人和一张嘴孤零零地去法庭,我认为是非常不明智的。尽管有的案件存在被告方确实无证据或原告方未完成举证责任的情形,作为被告也应该全面地组织证据。这些证据可以不向法庭提供,但被告方自己应当“心里有数”,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手有什么牌,准备好自己的牌以应对对方“明牌”和“暗牌”是非常重要的。

  在无需仔细观察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发现,大部分案件中,原告与被告针对同一案件所陈述的事实都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属于“人之常情”,常人都是利己的。

  作为被告律师,出于全面防控风险的角度出发,我们自己内心要尽可能地清楚案件事实。而律师内心掌握案件事实的最大阻碍,其实是己方当事人。作为律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当事人,但是内心也要有一杆秤,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秤出斤两。

  开了很多庭后,我发现很多被告代理律师喜欢搞证据突袭,在开庭当天才提交证据或答辩状,甚至在开庭当天都不提交书面答辩状,只进行口头答辩。我认为从整个案子的全面、深度审理来看,向法院提交书面答辩状、稍微提前一点提供证据还是有必要的。虽然迫于巨大的案件量,有的法官会在开庭当天才审阅案件材料,但还是有大量的法官习惯在开庭前一天翻阅一下案件材料。那么提前将你的材料准备给法官,或开庭当天能够向法官递交一份辩点清楚、重点明确、条理清晰的答辩状,对法官理解整个案件颇有裨益。

  所以我建议要写书面答辩意见,即便你坚持不递交书面答辩意见,你自己也应该也有一份书面答辩意见,防止自己当庭答辩时思路不清。答辩状应当有的放矢,针对起诉状展开,不能瞎写。答辩状的格式可以参照最高院的这则模板:

  虽然我将进行法律分析放在组织证据、答辩状的后面来写,但实际上对案件进行法律分析应该贯穿始终。从你组织证据开始,你就应该思考,这个案子真实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对方的请求权基础是什么、我方抗辩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是什么,唯有如此,你所组织的证据才是具有针对性的,你的答辩才是有效的。

  我在承办案件初期,经常会犯一个错,就是习惯将法律分析放在开庭前,只在我的庭审大纲中体现我对整个案子的法律分析。这样搞了几次之后,我发现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我庭前梳理完发现,自己准备的证据或答辩意见并不充分,这样就要重新修修补补,效果非常不好。

  所以在初步接触案件时,就尝试明确案件法律关系,明确请求与抗辩的事实与法律依据,对整个案子有法律上的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我曾帮一个校友做过一个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该案中腾讯公司和另一家广告公司共同侵犯了我校友两张照片的著作权,在开庭前,我打电话给那家广告公司谈和解,广告公司支付了我方6500元侵权费用。后开庭时,法院坚决不同意出一个让腾讯公司再支付我方侵权费用的调解协议,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个案子的法律关系,你是不清楚法院为什么这么做的。因为腾讯与广告公司共同侵权,在其中一家已经支付高额赔偿费的情况下,法院认为腾讯再支付金额就过高了。当法院为了平衡利益,再调解时作出这种限制时,和解就应该绕过法院。(当然我是不支持法院妨碍私人调解的,以前重点保护版权时,判决下来的侵权金额都已经非常高了,现在为了防止著作权人大量起诉,居然不仅限制判决金额,还限制调解金额,这让著作权保护制度受到了实质性伤害)。

  一个案子从起诉到开庭,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在龟速的北京朝阳法院,半年过去了连个案号都没有也大有可能),在开庭前如果不熟悉材料,在法庭上你就是那个无头苍蝇。所以,无论开庭前有多少事要忙,抽出时间再一次全面熟悉案件材料都是必须做的工作。

  熟悉案件材料不是走马观花式地粗略浏览,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把控案件的核心细节,把重点的地方标注出来,把有可能会忽略到很重要的部分单拎出来。

  庭审大纲,就是在庭审中提纲挈领,让自己可以迅速找到重点的概括性材料。我一般会根据庭审的程序,列入每个阶段的重点。举个栗子,最近我做了一个公司起诉劳动者的劳动争议案件,我代理劳动者方。

  公司先是让公司财务向劳动者发出借款追缴函,把劳动者代公司向客户发出的佣金定性为财务对劳动者的借款,劳动者报警后,公司又以劳动纠纷为由起诉劳动者,将该笔款项定性为劳动者未核销的报销款。想办法让法官意识到公司在捏造事实进行虚假诉讼就很有必要。想要实现这一目的,我就要在事实和法律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事实方面,如何举证、发问才能固定公司捏造事实这件事;在法律方面,目前哪些法律可以作为认定公司虚假诉讼的依据,在大纲中将实现目的的这些步骤呈现出来,在法庭上有的放矢,将会便利己方当事人利益的实现。

关于我们
刻章样本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af89761
地址
全国都可办理
技术支持:zxz1995123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2-2022 本地证件制作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网站 非商用版本    琼ICP备xxxxxxxx号

技术支持:zxz1995123

  • 点击联系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 立即咨询
  • 咨询热线:
    af89761
    • 二维码 扫一扫
      全国服务热线
      af89761